【身边榜样】第八届漯河市十大杰出青年 姜永辉:以文辅政 建言献策
来源:青春沙澧 漯河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2

从21岁走上工作岗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爬格子”写材料。然而,他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无愧于青春的华章。他就是漯河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姜永辉。

姜永辉,全市“过硬好党员”“优秀共产党员”,第八届“漯河市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度“漯河好人”。从业20年来,他平均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每周起草综合文稿3篇以上、每月起草把关公文20件以上、每年完成文稿70万字以上。先后荣获全省“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党委系统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先进个人”“政府系统调查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文稿荣获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反腐败研究所“优秀论文奖”。

二十年磨砺以文辅政、服务大局

参加工作以来,姜永辉始终坚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文稿服务,谏真言、献真策,体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提50多条意见建议纳入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围绕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参与起草市纪委六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和七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以及党代会工作报告。
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参与涉企涉民科室评议、“三双”活动,所提办好“百姓问政”“清风问廉·行风问责”“铁面问责·直面整改”栏目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建议被采纳。

二十年锤炼践行宗旨、真心为民

1997年12月,还在大学三年级就读的姜永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急难险重任务敢于担当、艰难险阻工作乐于奉献,时时处处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表现出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围绕推动脱贫攻坚,他提出组织开展“三督三帮”活动建议,助推单位帮扶分包联系点理清脱贫思路、找准脱贫路径,动员社会力量捐助100万元,帮助联系新上各类扶贫项目17个、总投资3913万元。围绕美化城市环境,撰写《关于治理漯河城区柳絮、杨絮相关问题的建议》,通过治理,效果得到广大市民交口称赞。围绕解决热点问题,积极协助市纪委相关部室办理议案、提案、建议等12件,办理结果均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可。

二十年坚守扎根一线、默默奉献

1998年,姜永辉从书桌旁走到办公桌旁,开始了他每天“爬格子”的生活。二十年来,姜永辉坚守文字写作一线,经常带病加班加点连轴转,没有准时下过班,没有休息过完整的礼拜天、节假日。2013年4月,他母亲身患重病需要化疗、放疗,父亲也因病需要住院治疗。作为家里的独子,姜永辉白天把父母托付给亲戚照顾,晚上自己到医院陪护。那些日子里,大量文稿都是他晚上趴在母亲的病床上完成的。
二十年来,有很多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劝他:“写材料是个苦差事,可不能长干,不然,身体早晚会垮掉”。他总是回答:“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只有干好工作的义务,没有要求岗位的权力。只要组织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会一如既往干下去”。就这样,他每天早出晚归,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连自己年幼的女儿也无暇顾及。女儿给他打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爸爸,我都快忘了你长啥样了!”连年加班熬夜,他身体机能紊乱、免疫力失调,疾病接踵而至,曾先后三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他依然笑称“轻伤不下火线”。 

二十年拼搏勇往直前、笔耕不辍

参加工作以来,姜永辉把工作当成“命根子”,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其他嗜好。面对办公室任务重、工作杂、压力大、成手少的现实,自觉承担综合文字、公文处理、纪检信息、督查督办、机要保密等十多项任务。他时刻牢记“坚定执行”,无论是日常性的事务,还是领导交办的临时性、紧急性任务,从不讨价还价、消极应付;他时刻牢记“精益求精”,无论大小文稿都反复思考、反复琢磨,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平均每个材料都反复修改5遍以上,有的甚至几十遍,直到自己满意才提交领导审阅。其中,姜永辉精雕细琢的《建设“阳光漯河” 深化标本兼治》一文,被省委、省纪委相继刊发,是十届省纪委成立以来首次以《工作通报》形式全文印发地市级文章,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任正晓同志和市委书记蒿慧杰同志等多位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