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用好人才库 锻造尖兵“大熔炉”
来源:漯河市委巡察办 发布时间:2024-11-13

近年来,漯河市委巡察机构坚持把加强巡察人才库建设作为提升巡察工作质效的切入点,整合多方资源、深入探索实践,通过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逐轮培养,着力打造专精尖的巡察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开展巡察监督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三个坚持”拓源强储,结构化组建“人才库”。一是坚持广推广选。制定出台《漯河市委巡察工作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八届市委巡察工作人才库建设方案》,建立市委巡察机构与纪检监察、组织、宣传、财政、审计、政协等20个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对全市73个市直部门推荐入库人选年龄、党员身份、工作岗位及经历等情况逐项审核,确保“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完善、素质优良”。积极与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对接,征求拟入库人员廉政意见,真正卡好“入口关”,防止“带病”入库。二是坚持优中选优。明确综合类、线索了解类、财务审计类、工程项目类等人员,统筹考虑干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工作经历,注重了解入库人选参加省市巡视巡察工作情况,综合比选确定,建立578人规模的八届市委巡察工作人才库。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选536人、占比92.7%;财务审计类人员库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6人,占比47%。三是坚持动态管理。实行巡察人才库动态管理制度,针对每轮被巡察对象实际,会同市委组织部门统筹筛选新提拔县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性、专家型人才充实到巡察组,充分发挥巡察机构“熔炉”作用;根据参与巡察人员表现和岗位调动等情况,对不适宜抽调参与巡察工作的库内人员,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库;借鉴省委巡视办做法,对巡察中发现的优秀人才,按程序及时补充入库,保证巡察人才库“蓄水池”细水长流。

“三个注重”培优育强,专业化磨砺“真本领”。一是注重精心抽调。每轮巡察启动前根据用人需求,由市委组织部推荐抽调县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市委巡察办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沟通确定其他拟抽调人选,组织填报个人登记表,严格执行廉政审核、回避制度,按照流程办理抽调手续、选派编组,保证每个巡察组具有熟悉被巡察领域专业知识、党建、财务的人员,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二是注重培训充电。每轮巡察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次涵盖《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河南省市县党委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解读、查阅资料和个别谈话技巧、报告撰写等方面的集中业务培训,强化抽调巡察干部对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察要求、巡察方式方法的学习;结合举办“巡察论坛”,安排参加省委巡视同志、市直有关单位同志进行研讨交流、专题辅导;各巡察组分组开展培训,进一步学习动员部署会领导讲话、巡察工作方案等内容,邀请被巡察单位熟悉全面工作的同志介绍情况,为抽调人员快速进入角色提供“行动指南”。三是注重实战赋能。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采取分小组集中办公,实行“结对子”“老带新”“传帮带”,面对面传授经验、手把手教授技能,让抽调人员深度参与各个环节工作。定期召开临时党支部全体人员会,听取发现问题情况,研讨问题定性、归类等事宜,帮助抽调人员在复盘总结、业务交流中提升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

“三个强化”激励约束,常态化锤炼“铁队伍”。一是强化支部建在组上。积极推行“党建引领+政治巡察”工作模式,每轮集中巡察同步成立巡察组临时党支部,明确抽调人员一同参加组织生活要求,巡察组组长担任支部书记并带头为组内同志讲党课,经常性同抽调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咬耳扯袖,有效提升了巡察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市委巡察抽调干部管理机制,每轮巡察进驻后组织人员签订廉洁履职、保密承诺书和观看警示教育片,巡察结束后开展纪律作风巡察后评估,督促严格执行巡察干部“十不准”“四个决不允许”等各项规定。三是强化干事创业氛围。实行“一轮一考评、一年一评优”考核激励机制,每轮巡察结束后由各巡察组对抽调干部政治表现、工作业绩和执行纪律等情况综合评定、出具鉴定,为优秀巡察抽调干部出具贺信、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出台《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市委巡察机构实践锻炼的意见》,对连续参加市委巡察6个月以上的选派干部,可视为一个职位任职经历,同时作为干部推荐、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八届市委以来,先后表彰优秀巡察抽调干部132人次,有42名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县级干部,实现了干部培养与巡察工作双促进、双提升。(漯河市委巡察办 崔俊)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