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照小事小节这面“镜子”
2025-07-30 15:54 来源: 开封市纪委监委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党员干部来说,小事小节也是一面镜子,以小事小节为镜,可以正心明道、防微杜渐,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在革命战争年代,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佳话,正是共产党人重视小事小节的生动写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往往就来自这样的“小事”。可以说,小事小节不小,它关乎的是党的形象,关乎的是人心向背。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杨善洲一辈子坚守着下乡和出差自己缴伙食费、公车不私用的习惯……我们党的许多优秀干部在工作的小事小节上加强自我修养,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注重完善自我,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清理“会所中的歪风”到管住“节日里的腐败”,正是通过抓细抓小、落细落实,管住了那些以往有的党员干部习以为常、容易忽视的小事小节,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至今读来仍然发人深省。现实中,有的干部对小事小节不以为然,常以“小事小节无伤大雅”而自谅自恕,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从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等看似小事小节的作风问题上打开了缺口、模糊了边界;由心惊胆战“首次破例”,到装腔作势“下不为例”,再到肆无忌惮“形成惯例”。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小事小节其实不小,小事小节连着大事大节。小事不容小视,小节不可脱节,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殊不知,“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只有注重从小事小节处着手,才能通过不断积累成就大业,只有在小事小节上筑牢堤坝,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

守住小事小节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党员干部要强化慎初意识、立足于早,树立慎微观念、立足于小,发扬慎独精神、立足于严。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以“慎微以修身,守廉以明志”为准则,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来自励,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来自警,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来自省,从小事小节上规范自己,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常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方能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党员干部只有常照小事小节这面“镜子”,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小事小节,在“小事”中锤炼党性,在“小节”处筑牢防线,才能以过硬的作风扛起时代使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杞县纪委监委 朱广志)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